「你沒下過田,還帶著自己孩子下田?」「自己沒拔過蘿蔔,還帶孩子拔蘿蔔呢~~」我媽總是這麼說~~~~
當了媽後,常想起自己的童年……
記得,小學時,上學之前都會繞到水田旁,看看浮萍下鑽動的小蝌蚪和泥鰍們;放學的路上,更是無法克制的逗留在小溪邊摸魚、抓蝦、在石縫中找螃蟹,或是繞道去摘蠶寶寶要吃的桑葉。
更懷念,阿公總愛用農用拖車,帶著我到菜園和番薯田裡,農作或收成時,我拎著小陽傘四處探險抓小蟲的趣味。曾幾何時,這些小樂趣對現在都市長大的孩子,已是可遇不可求的難得體驗了。
時下父母社群最流行的活動之一,便是帶著孩子體驗田園生活。
不免俗的,我參與了這個風潮,我想要創造孩子的童年,也意外拾起自己失落已久的童心…….
然而,我必須真誠的說,每一次帶孩子體驗,我的心情和思緒都是複雜和混亂的。這四年多來,第一次領著孩子踏入田地的爛泥,準備體驗插秧;第一次觸摸蘿蔔莖上的小刺,準備示範拔蘿蔔;以及第一次在早已不單純乾淨的沙灘,準備帶孩子挖螃蟹、採蚵時;都感覺到腳下這土地已經不再像小時候那麼親近,先暫且放下環境保護的大議題,令我震驚的,其實是我的雙腳已經不再像童年時,那麼熟悉和貼近這片土地。
一直很喜歡鄉土詩人,吳晟的一首詩─「我不跟你談論」。詩中傳達的,正是土地厚實、堅定的生命力!因此,即便我沒種過田、沒拔過蘿蔔;即使大地因為各種汙染,變得不再如此可親可近,我還是會帶著我的孩子透過各種機會,去貼近、領略大地帶給我們純厚、樸實的感動。
那首詩,是這麼說的:
我不和你談論詩藝
不和你談論那些糾纏不清的隱喻
請離開書房
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
去看看遍處的幼苗
如何沉默地奮力生長
我不和你談論人生
不和你談論那些深奧玄妙的思潮
請離開書房
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
去撫觸清涼的河水
如何沉默地灌溉田地
我不和你談論社會
不和你談論那些痛徹心肺的爭奪
請離開書房
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
去探望一羣一羣的農人
如何沉默地揮汗耕作
你久居鬧熱滾滾的都城
詩藝呀!人生呀!社會呀
已爭辯了很多
這是急於播種的春日
而你難得來鄉間
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
去領略春風
如何溫柔地吹拂著大地
看著孩子玩著泥巴的雙手,輕撫著這片土地,我相信,將來她也會愛這片大地~~
體驗中,我創造孩子的童年,也拾起自己失落的童心!